绿原
歌德和他的《浮士德》对于中国知识分子,称得上如雷贯耳了。可相当一部分读者,其中不乏好学之士,往往无可奈何地耸耸肩:实在不知道说了些什么。除了形式和内容的复杂性所构成的陌生感,主题方面的隔膜感更是有待克服的。 专家们认为,首先应当把正文前面的《天堂序曲》读懂。 歌德笔下的天主并不把人类视作神工造物,反之他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。梅菲斯特不接受这个观点,于是上演了一场考验与接受考验的悲喜剧。 专家指示我们记住三条格言式的台词:一、“人只要努力,犯错误总归难免”;二、“一个善人即使在他的黑暗的冲动中,也会觉悟到正确的道路”;第三、“凡人不断努力,我们才能济度”,这就是在歌德看来,浮士德战胜种种诱惑之后终于获得拯救的关键。 把这三条格言同主人公的行动过程联系起来,《浮士德》就决不只是一般告诫世人勿以宝贵灵魂换取廉价欢乐的浅薄寓言。浮士德之为浮士德,是与梅菲斯特分不开的。梅菲斯特所代表的怀疑与否定的精神,和浮士德所代表的肯定与进取的精神,本来共存于正常的人类精神的内部;以赌赛为主线的整个剧情,实际上就是浮士德精神向梅菲斯特精神的挑战。与其说梅菲斯特作为消极因素对浮士德加以腐蚀,不如说是前者作为积极因素对后者加以磨砺。那么,梅菲斯特在歌德笔下不但不是一般所理解的“恶的化身”,而应当是善之所以为善的催化剂了。 《浮士德》是以“一部悲剧”的名义问世的。浮士德的功业虽然逐一得以实现,但由于誓约使他永远不能满足,又无一不以幻灭而告终。然而,浮士德虽然倒下,却不是由于个人欲望感到了满足,而是希望“在自由的土地上和自由的人民站在一起”;梅菲斯特虽说算是赢了这场赌赛,却终于没有从众天使手中夺得浮士德的灵魂。所以,《浮士德》是否悲剧,似不宜按照悲剧的一般定义来寻找答案。